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58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嬉”作为大清国俗之一 ,其原因不仅在于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还在于它在军事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 ,主要是由于满族特殊的生存环境以及帝王的重视与提倡、建立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融娱乐与竞技于一体等诸多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观察和对殡仪馆工作人员的访谈,描绘了天津市城市内部现有的国家规范框架下葬礼仪式的具体过程以及附着在这个框架下的民间习俗的现状,试图通过对国家规范框架下的“正式”葬礼仪式及与其相对的“非正式”仪式——家庭告别仪式的程序形式的简略描述,展现在城市中普通个人的葬礼基于公共环境和家庭环境不同场景所采用的不同仪式过程。这是民间习俗对规范仪式的补充,同时也是“正式”规范对这种“非正式”实践的通融和消化。在描述现状之外,作者试图讨论蕴含在葬礼仪式中,不同死亡个体的葬礼仪式形式、规模及参与者等方面的区分所展现出的一种社会对死亡个体生前所处社会结构地位的认同,这种认同不仅反映了仪式所处社会背景的秩序和结构,也强化了这个社会的秩序和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6,26(4):46-49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对道教“助教化”无望又找不到“补天”良策的彷徨苦闷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及其法术失灵的形象化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4.
命名与语言、民俗、文化及其它学科之间,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命名学的研究,可以使人们科学地利用命名和有关名称,在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会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族习惯法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调整回族成员内部的社会关系并为其成员共同奉行的行为规范。本文通过对回族习俗的描述,探讨回族习俗中的法理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在回族地区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回族习俗中的法理学思想与现行法律的共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及民俗风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汉、英两个民族的谚语特色.  相似文献   
7.
《诗经》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及诗中所咏风物多数在目前尚存遗迹。《诗经》中作于中原之诗的文化内容,主要是:对祖先神灵崇拜的宗教文化;重视婚爱的民俗文化;追求人体美的文化心理。研究《诗经》时代中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重新认识文化的延续性;有助于明确认识地理环境与文化产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中原文化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眼罩作为一种古代生活用具在新疆阿斯塔那古墓被发现之后,在学术界引起较大争论,一般意见认为是冥器(瞑目),而本文认为应该是墓主生前使用的生活用具,于墓主死后作为随葬品伴着主人长眠地下。根据对《突厥语大词典》关于眼罩、雪盲等词条的解读,以及联系当地环境条件,本文认为眼罩是一种可以避光、挡风沙、遮面的日常生活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也在不断演化着眼罩的结构与质地,在宋及以后明清流行于北京等北方地区的眼纱、眼衣等就是眼罩的流变与改进。  相似文献   
9.
杨嗣昌的旅游理论是比较系统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旅游资源的配置理论、风景名胜的评价理论、旅游观赏的审美理论、民俗旅游的开发理论。他同王思任、袁宏道、袁中道等人一起 ,代表了晚明时期我国古代旅游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自汉迄唐,皇帝死后葬期长短不一,北宋一改旧观,恢复了“天子七月而葬”的儒家礼制;山陵役夫情况,正史中讳莫如深,作者从《金石萃编》等书中找出了有力证据;对山陵耗费,文章特别注意到“间接花费”和“山陵维护”等为常人所忽略的问题;嗣君为什么大建山陵?本文亦有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